close




淡水禮拜堂


禮拜堂常有很多新人在此拍婚紗~特殊的建築物位於淡水老街街尾,以下是禮拜堂的介紹


歷史文化意義:
淡水教會堪稱臺灣北部所成立最早的教會,淡水禮拜堂能有今日的榮景則是歷經了兩次租屋、購地、三次改建而成。可見這禮拜堂的興建完成,是非常艱辛的。
淡水禮拜堂的設置如從馬偕博士於1872年租屋算起,可分為五個階段,如從禮拜堂今址的改建情況來看,可分為三代。
馬偕博士於西元1872年3月9日抵達淡水後,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。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,而原租賃的房子,不但是作為醫院,也是傳教的地方。
而在1873年為第一批信徒施洗,因無教堂僅在租用住宅內進行。為了擴張宣教經常率領學生到各地傳教,開設教會交由學生主持。雖然經歷許多波折,卻能讓教會分布於整個北台灣,而北部第一所教堂設於五股,淡水教堂則是後來由偕醫館醫師宿舍所改建的。
淡水禮拜堂隨著1901年馬偕去世,淡水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,由於實際及擴展需要,教堂於1915年改建為一所北美洲樣式,磚造白灰牆,俗稱白色禮拜堂,鐘樓設於正門上方。1928年因不敷使用,決定改建,興建經費除了由會友、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,其大部分由馬偕牧師兒子偕叡廉,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,且親自設計、督建。於1932年改建,至1933年9月3日完工。

文取至http://tavc.arch.tku.edu.tw/maps/intro/hs14.htm



 


建築特色:
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,採用扶壁,柱頭以小帽尖裝飾,外牆以清水磚砌造,內部採用有鋼筋的 RC
柱及樓板,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,再以木板作天花板,左邊是高聳的鐘塔。 1986
年屋頂因傳統屋瓦維修困難,故採用進口鋁質浪板全面翻修,也將傳統玻璃改為鑲鉗彩色玻璃,教堂正面有著聖父、聖子、聖靈「三位一體」,鐘樓則是「五餅二魚」及「客西馬尼禱告」的基督教義。
第三代的淡水禮拜堂是一座設計仔細且施工嚴謹的建築。就設計層面而言,建築物有許多細節(detail),包括柱腳、牆面、砌磚法、扶壁、拱窗、平拱窗、尖拱窗、線腳、水平飾帶及尖頂等。

文取至http://tavc.arch.tku.edu.tw/maps/intro/hs14.htm




 



走向禮拜堂前會有條巷子,旁也是古蹟"滬尾偕醫院"這也是婚紗聖地,常有新人在此拍照哦~


很有復古感的建築物



淡水禮拜堂
類別:祠廟
級別:縣定古蹟
創建年代:西元1872年
公告指定日:87.08.29
地址:淡水鎮馬偕街8號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kihome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